一份社會調查顯示: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呈現(xiàn)出隨代際顯著遞減的趨勢,95后的平均第一份工作時間僅有7個月,而70后為51個月。
年輕人換工作的頻率越來越高,工作穩(wěn)定性越來越差,這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。但是結合“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”這一點討論問題倒是一個新思路。
作為一個95后,我父母是70后,剛好符合題目中的調查數(shù)據(jù)。那就結合我生活中與父母的矛盾來說一說年輕人為啥越來越“浮躁”吧。
1、就業(yè)環(huán)境變了
我爸媽那代人基本上是見證了國企的輝煌時代。他們年輕的時候,最理想的工作就是進工廠打工,安安穩(wěn)穩(wěn)過一輩子�?珊髞沓霈F(xiàn)了下崗潮,一崗難求,生活窘迫。我父母雖然沒經歷過,但僅僅是旁觀者也心有陰影了。
當年我還在放大三暑假的時候,就被父母趕著去找實習了,他們的理由是:“人家都去找工作了,你不去找,回頭就找不到了!”這個觀點其實我當時是理解不了的。在我看來,遍地都是公司在招聘,早幾個月晚幾個月有區(qū)別嗎?
每個時代的人有每個時代的特點,用前輩的思維去指導后輩的生活,有時候反而是一種桎梏。
換個角度想想看:以往的企業(yè)一做就是幾十年,包攬了員工生活的方方面面,現(xiàn)在的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能做到嗎?
2、現(xiàn)實跟想象有落差
作為一名95后,我進入社會后最受打擊的就是:為啥辦公環(huán)境這么破,為啥同事領導這么難溝通,為啥工作內容這么low……電視劇里可不是這樣的!
“面試造火箭,入職擰螺絲”、“HR的話只能信一半”、“問你怎么看加班=入職后一定會加班”、“裸辭沒有好下場”……這些社會上的潛規(guī)則,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年輕人�?偟蒙线^幾次當,碰過幾次壁才能發(fā)現(xiàn):原來大部分公司都是這樣��!
這種心情就好比網上買了一瓶“雪碧”,結果收到了一瓶“雷碧”,最后店家還要告訴你“請以實物為準”。
就……挺幻滅的吧�?赡�70后比較能忍,而95后忍不了了。
3、認清了工作的本質
互聯(lián)網的發(fā)達,讓各種各樣的聲音都得以傳播,很多“謊言”很難再騙到年輕人了,比如最近有一個很流行的話題:“有哪些哄騙了我們學生時代的雞湯故事?”
工作的本質就是“壓榨勞動力”,這已經是年輕人的共識了。所以“奮斗逼”遭到了鄙視,“摸魚”成了推崇的工作態(tài)度。
越是個性解放、思想先進,越對現(xiàn)實感到無能為力。天塹般的貧富差距,高不可攀的房價,沉重的經濟負擔,現(xiàn)在又要延遲退休,想想這樣打工的日子還要延續(xù)幾十年,太窒息了。索性躺平,愛誰誰吧。
70后的人生座右銘:“勤勞致富”,95后的人生座右銘:“996,ICU”。
服務熱線
0356-30439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