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上,有部分人的會把能說會道,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人稱為為情商高的人。
那么另一面被認為是情商低的人就會時不時的來提問,大致下面三類:1 說自己情商低,不知道到底適合什么樣的工作,是不是不能去做銷售類工作?
2 自己工作也很努力,業(yè)務能力不錯,但是不善于溝通和交際,不如其他同事跟領導關系走的近,前途迷茫怎么辦?
3 自己性格上不太主動,總是錯失很多機會,是不是這樣的人沒法升職?
這三個問題很多時候最后都會被歸結到情商,如何提高情商,情商不高的人往往會非常自卑,不自信,甚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。
往往這類朋友會非常羨慕一些能說會道,油腔滑調,遇到新環(huán)境能自來熟,積極主動的人,羨慕這些人沒有交流障礙,溝通暢通無阻,仿佛天生就是人生的贏家。
而社會上把這些朋友的問題都歸結到情商低,并開出統(tǒng)一的藥方:只要提高了情商,問題就能迎刃而解,就能事事順利,就能暢通無阻,就容易成功。
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- -
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輩一代人,由于他們年輕的時候,正是吃大鍋飯的時代。那個時代人人缺吃少穿,喝杯糖水都能高興半天,吃頓肉就是過年了。所以到了今天,即使要什么有什么,住著好房子,有新衣服穿,有更多的錢賺,頓頓都能吃上肉,但是他們還是對年輕時的苦日子記憶猶新,極不情愿的倒掉剩飯剩菜,舍不得丟掉舊衣服,不能正常享受今天物質豐富美好的生活,極不愿意花錢。
經歷過嚴重的匱乏,就會在心內對于短缺生出畸形的恐懼。同樣在職場上,不善于溝通,缺少交際手段,不太主動與人交談確實帶來了長久的弊端,就會產生畸形的認知。這些損失會讓人人喪失理性的判斷,不去找問題的根本,而是對于在這些方面有優(yōu)勢的人形成盲目的崇拜。
我平時去買東西,導購如果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,那么我可以請她介紹全面我想要知道的問題,并感謝她周到的服務。如果導購是一個不太善于表達的人,我也會主動去詢問最核心的東西,我喜歡這樣的導購是因為她既不善于表達,那么反過來也就不太會夸大效果,不太會隱瞞重要的信息,我買的放心實在。如果萬一是買房,能說會道、世故圓滑的人我反而會不喜歡,畢竟花費的成本這么高,人有天生的防御心理。
看,能說會道的人,不一定在銷售層面事事上都有優(yōu)勢,要看具體的客戶需求,然后具體對待。
服務熱線
0356-3043986